山本桂輔: 季節的暗號
Keisuke YAMAMOTO Solo Show: Signs of seasons
2021.11.19th — 12.19th
文|張慧慧
承襲日本崇尚「萬物有靈」的美學精神,山本桂輔(b.1979)以繪畫與雕塑為媒介,將在Hiro Hiro Art Space展出「季節的暗號」個展,透過思索自身內部與探勘土地的深度時間,建構出一個神靈所棲居,自然與文化纏結的想像空間,在細微處體現全體,以充滿無法被正確傳達的訊息集合體,展現了萬物連結,彼此糾纏,相互影響的世界觀。
畢業於東京藝術大學研究所美術研究專攻雕刻的山本桂輔,在千禧年後,所發表的系列雕刻作品,是將花朵、蘑菇、女子等色彩豔麗的形象,融合為充滿活力的有機生命體;2012年後,他的作品染上了土地的色澤,從鄉土玩具、民間工藝出發,更關注「人類創造的歷史與衝動」,但那並非主流藝術史的線性觀點,他所好奇的是那些邊緣的、點狀的、根植於庶民生活的創造。

藝術家以木頭為創作媒材,凝練日本「憑依物(依り代)」美學意識,試圖從相異木材中雕刻出棲居其中的靈,將無以名狀的感受、想像擬人化,探勘具有地方性與民族性的集體潛意識。
山本桂輔曾謙遜地指出,其雕塑是為了自然、為了生活所作,但那些物的形象並非永恆不變,而是流動的,可包容所有自由的想像。也就是說,山本桂輔是將其「抽象感受集合」的當下塑形,他所截取的是物神敲響他心靈的「現在這個瞬間」,如同法國哲學家加斯東・巴舍拉(Gaston Bachelard)所認為的,時間並非線性,而是點的集合,是流過每個人體內的每個「現在」,但這個「現在」又包含著過去與未來——這所體現的,正是日本文化中物靈寄宿在細節中的「微」的思想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疫情延燒的兩年中,山本桂輔花了更多時間面對畫布,個展中亦可見兩種媒材相互交融的表現。

他認為,繪畫與雕刻的關係,是如同莫比烏斯帶般,互補、對稱與相連——繪畫是「平面的雕刻」,創作者得在畫布的四邊框架中,耐心等待圖像、語言從空白之中生成、浮現;而相較於繪畫是從無到有、面對自我的深層考察,雕塑則是「立體的畫布」,其魅力在於無需虛構形象,能透過既有的自然材質來融入觀者的日常,因物體有神靈依附,便能自然地容納各色觀點。
用他的話說,那是「還埋在土裡的庶民的『製造力』與『想像力』」,是受信仰、習俗與文化影響,流淌在人們血液裡的神話與詩歌,因而能讓觀者產生似曾相識的移情作用。
大地之下,是無限深邃的深度時間。山本桂輔相信,在那裡,人民集體意識皆棲身其中,沒有開始和結束的時間性,只有一連串的意象。時間通往過去,也通往未來,或所有過去和未來都共存在這一期一會之中,山本桂輔說:「我對土壤和地底感到不可避免的引力,是對大地的信仰和敬畏,」自然不是遠方荒野,而是與人類不可分割的、纏結的集合體,我們就深陷在自然之中,需要透過想像,傾聽、感受周身的暗號,「在地底混沌的黑暗中,我想看見自由飄蕩的雲朵。」
藝術家簡介
山本桂輔1979年生於日本東京都,2001年畢業於東京造型大學雕刻系,並在同大學裡擔任研究生直至2003。2018年就讀東京藝術大學研究所美術研究專攻雕刻。現在活動於神奈川縣。主要的聯展有「VOCA展2008」(上野森美術館)、2009「Winter Garden: The Exploration of the Micropop Imagination in Contemporary Japanese Art」( 原美術館、世界巡迴)、2014「Nostalgia and Fantasy: Imagination and It’s Origins Contemporary Art」(國立國際大阪美術館)、2018「村上隆收藏展」(熊本美術館)等。目前有國立國際美術館、Flowerman Collection、國際交流基金、Olbricht Collection、Rubell Family Collection等機構收藏。
作品

油彩、木頭
2016-2017
h.276 x w.80 x d.75 cm

陶瓷
2018
h.7.3 x w.7.6 x d.7.5 cm

油畫在畫布上
2021
80.5 x 100.5 cm

油畫在畫布上
2021
65.5 x 65.3 cm

油彩在木頭上
2020
h.45.8 x w.26.8 x d.22.0 cm

油彩在木頭上
2020
h.30.0 x w.29.3 x d.5.0 cm

油彩在木頭上
2021
h.81.8 x w.36.5 x d.28.1 cm

油彩在木頭上
2021
h.46.3 x w.28.2 x d.6.3 cm
報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