靉嘔:虹的激浪狂熱分子

2024年4月20日 — 6月9日

Hiro Hiro Art Space很榮幸呈現日本當代藝術家靉嘔Ay-O個展,Ay-O本名飯島孝雄,1931年出生於日本茨城,1950年代後期移居紐約,與小野洋子、白南準、喬治.麥素納斯,同為國際前衛藝術組織激浪派(Fluxus)的核心成員。

在紐約蓬勃的戰後藝術氛圍下,Ay-O開始探索如何將感官與藝術結合,著名的觸覺體驗作品「手指盒」(Finger Boxes)系列於是誕生。1960年代起,Ay-O的創作發展出個人標誌性的彩虹語彙,Ay-O使用「彩虹」為觀念,藉由視覺可快速接收資訊的特質,以涵蓋所有可見光譜的顏色去覆蓋作品,讓色彩牽引觸動更多感官,這種視覺刺激的膨脹、光色與虹波,可視為他創作的表面張力,由虹彩導向「能量」的體驗。

Ay-O 靉嘔
96階漸變彩虹冥想, 1984
壓克力在畫布上
73 x 91 cm
含框尺寸 75 x 92.5 x 4 cm
© Ay-O

他的作品《亞當與夏娃》(環境繪畫),於1971年亮相於聖保羅雙年展,並將在Hiro Hiro Art Space展出。透過彩虹色描繪亞當和夏娃這兩個人類存在的典型象徵,Ay-O重視可見顏色的客觀存在和視覺的主觀本質,強調個體有責任從感知中辨別不同意義。此外,這件作品不同以往平面繪畫的傳統表現方式。它不僅具有相當份量的立體彩虹色木畫框,通常用於遮蓋亞當和夏娃裸體的葉片,還做成為可拆卸的物件,旋轉葉子後會露出生殖器,顯現Ay-O俏皮和幽默的個性。而Ay-O另一件展出作品《彩虹北齋,1970》,亦反映出在日本對裸露文化規範下,藝術家的創意解決方法。《彩虹北齋,1970》由五十四個單獨印刷的方格組成,當分散時,它們看起來像一張張抽象圖形;然而組裝後,方格融合成一幅彩虹浮世繪春畫。

Ay-O 靉嘔
亞當與夏娃(環境繪畫),1967
油彩在畫布上
144 x 103 x 15 cm
© Ay-O
Ay-O 靉嘔
彩虹北齋, 1970
絲網印刷
90 x 135 cm
含框 95 x 140 x 5cm
ed. 48/90
© Ay-O

Ay-O曾代表日本參與威尼斯雙年展及聖保羅雙年展,創作媒介包含繪畫、裝置、版畫和行為藝術。1987年,他與巴黎市政府合作《艾菲爾鐵塔300米彩虹計畫》(300 meter Rainbow Eiffel Tower Project),從鐵塔頂端垂掛一條長達300米的彩虹布旗,此創舉成為他眾多藝術活動中的一大亮點。有「彩虹藝術家」封號的Ay-O,從年輕時即致力於推廣版畫運動,希望藝術像彩虹各色所集成的光芒,平等照耀且存在於所有階層民眾的生活裡。

Ay-O的作品在國際上廣泛地被收藏,包括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、大英博物館、惠特尼美術館、芝加哥藝術博物館、美國史密森尼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、沃克藝術中心、東京都現代美術館等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在日治時期Ay-O曾經隨海軍父親來台居住,對台灣留下美好的童年回憶。Hiro Hiro Art Space本次除展出靉嘔Ay-O精彩原作、絲網版畫及裝置作品,也同時推出限量周邊商品,讓觀眾可無負擔地將一小塊Ay-O彩虹帶回家。


靉嘔的藝術世界與展覽「靉嘔:虹虹虹」(香港 M+)

撰文|本阿彌 清(Kiyoshi HONNAMI)
NPO環境藝術組織代表/國際藝評人協會會員
2024年

藝術家靉嘔(Ay-O,本名:飯島孝雄 Takao Iijima)於1931年出生於日本,擁有「彩虹藝術家」的稱號,與草間彌生(Yayoi Kusama)和小野洋子(Yoko Ono)等藝術家,共同引領了日本戰後的當代藝術在國際舞台上的發展。久保貞次郎(Teijiro Kubo,藝評家)曾形容他為「20多歲便已有巨人風範的男子」。靉嘔近年重要的展覽,包括2023年秋季以打造亞洲藝術樞紐為目標的香港M+博物館所展出的個展「靉嘔:虹虹虹」,以及2023年為紀念美國史密森尼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開館100週年而舉辦的個展「靉嘔的快樂彩虹地獄(Ay-Ō’s Happy Rainbow Hell)」(2023年3月25日–9月10日)。

一般來說,活躍於海外的日本藝術家,通常會與藝術領域相關的合作夥伴共同創作並展出作品。但靉嘔不同的地方是,他絕大部分的作品,包括油彩畫和立體作品,都是由他獨自一人花費長時間親手創作而成。即便是巨型藝術作品,他也都是憑藉一己之力去爭取出展的機會。

在版畫領域,靉嘔參與了由久保貞次郎、瑛九(Ei-Q)、瀧口修造(Shuzo Takiguchi)等人所成立的「創造美育協會」(1952年成立),以及由此協會發起的「小收藏家運動(小コレクター運動)」(1956年發起)。其理念為「藉由提供價格實惠的版畫等藝術家作品,來廣泛傳播藝術的魅力」。靉嘔從這個運動當中汲取經驗,進而發展出他獨特的版畫創作方法。除了早期親自進行刷版的蝕刻版畫、石板版畫和絲網版畫作品之外,他也曾展出過與幾位熟識的優秀刷版師共同製作的版畫作品。像這樣藉由版畫作品,向大眾傳達藝術魅力的方式,與日本的浮世繪版畫有著異曲同工之妙。這類版畫的製作方式,對版畫藏家的好處自不待言,同時也顧慮到了刷版師以及負責銷售作品的藝廊的生計問題。而靉嘔的許多版畫作品,都是以自己創作的油彩畫為原型。為了呈現「彩虹」漸層的作品,刷版師也需投入大量的製作時間,尤其是靉嘔的代表作之一:《彩虹北齋》(1970年)。很少有人知道,這是耗費了刷版師1年的時間,以及多達500個絲網版所印刷而成的作品。

靉嘔的創作根源可以追溯到1950年代。當時的他因與河原溫(On Kawara)、池田滿壽夫(Masuo Ikeda)等人共同加入了「民主藝術家協會(デモクラート美術家協会)」而認識了瑛九,也在美國與約翰.凱吉(John Cage)相識,且曾與激浪派的成員進行交流。據說與這些人物的交流,對靉嘔的創作產生了重大影響。自1958年移居美國以來創作的作品當中,尤為著名的是他在紐約的「激浪派」時期所發表的觸覺藝術作品《Finger Box-Kit》(1963年)。此外,他也是在1960年代就已率先展出與環境(Environment)相關之作品的藝術家。例如靉嘔在聖保羅雙年展上展出的作品《亞當與夏娃(アダムとイヴ)》(1967年)※原名稱為《Environmental painting (6 Paintings)》,成為了他的代表作之一。

而使用可見光譜「彩虹色」作為藝術呈現手法的原因,靉嘔表示,這是因為他想在自己有限的生命當中,完成「五感」的藝術呈現,並想到藉由讓「視覺」快速接收資訊的方法,來實現這一目標。而他想到的方法,便是利用人類肉眼可見的自然光波長的順序(紅、橙、黃、綠、藍、靛、紫),一次性使用所有的顏色,去完全覆蓋作品整體。靉嘔不但能以哲學或科學的角度,明確地談論藝術作品的存在意義,並且在尋求世界各地的出展機會時,能夠自力爭取到像是在巴黎的《艾菲爾鐵塔300米彩虹計畫(300 meter Rainbow Eiffel Tower Project)》(1987年)那樣巨大的展覽舞台。


Ay-O靉嘔,本名飯島孝雄,1931年出生於日本茨城,1950年代後期移居紐約,與創始人喬治·馬奇紐納斯(George Maciunas)、小野洋子(Yoko ONO)、艾默特·威廉姆斯(Emmett Williams)、白南準(Nam June PAIK)等人,同為國際前衛藝術組織激浪派(Fluxus)的核心成員。

Ay-O致力於在其藝術作品中融合所有感官—聽覺、觸覺、視覺、嗅覺和味覺。這引領他創造了廣為人知的觸覺體驗系列作品「手指盒」,在此系列中,觀眾可透過將手指伸入木盒來感受聲音或不同的觸感。自1960年代以來,Ay-O逐步發展出其獨有的彩虹藝術語彙。作為「彩虹藝術家」,彩虹本身並非他的創作主題,而是經由彩虹色彩展現「視覺」的方式。他利用「彩虹」的概念,使作品涵蓋了整個可見光譜的顏色,進而使觀者能夠透過視覺刺激來觸發更多的感知,從而獲得一種由彩虹引導的「多感官」體驗。

Ay-O的作品在國際上廣泛地被收藏,包括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、龐畢度中心、大英博物館、惠特尼美術館、芝加哥藝術博物館、美國史密森尼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、沃克藝術中心、東京都現代美術館等。

作品


All courtesy of Ay-O, Photo by Hiro Hiro Art Space

hirohiroartspac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