飯田昭二展
2020.06.06 — 07.31
Hiro Hiro Art Space很榮幸得以透過日本藝評家本阿彌清先生,促成飯田昭二首次於台灣的個展,也是藝術家本人生前同意的最後一檔展覽。
「在物派誕生的1968至1969年間,日本當代藝術的表現手法從繪畫、雕刻轉變成平面、立體,這個重大的轉捩點上,身為『幻觸團體』主要成員的飯田昭二(Iida Shoji),極可能就是影響『物派』誕生的關鍵藝術家。」藝評家本阿彌清於2020年為日本鎌倉畫廊舉辦之飯田昭二個展下過如此注解。
飯田昭二(1927-2019),於2019年10月22日,在靜岡市的醫院因急性心臟衰竭離世,享耆壽九十一歲。他將一生奉獻給了藝術,〈Half&Half 〉、〈輪迴/Transmigration〉及〈Paper〉這三個系列作品為飯田昭二的重要代表作, Hiro Hiro Art Space於此次展覽展示其中兩件:〈Half&Half〉與〈Paper〉。
1968年飯田昭二於「錯覺與視覺(Tricks and Vision)」展首度發表〈Half&Half(乒乓寶石)〉,此作品利用鏡面的反射原理,達到錯覺的效果。長期以來繪畫透過「透視法」於二維平面上呈現出三度空間,飯田昭二則藉〈Half&Half(乒乓寶石)〉拋出了透視法是否亦可謂一種局限於觀看上的錯覺戲法的疑問,並在藝術表現上試圖超越錯覺戲法的「虛」以走向表現「存在」的「實」。同系列作品〈Half&Half(高跟鞋)〉中,飯田昭二將帶有女性象徵的高跟鞋放置在鳥籠中,亦有隱喻被禁錮的女性的意圖以對不平等的社會做出批判。「錯覺與視覺(Tricks and Vision)」展覽結束的半年後,物派關鍵作品—關根伸夫〈位相——大地〉便誕生了。

飯田昭二 IIDA SHOJI 〈Half&Half(高跟鞋)〉 1968/2019
作品〈Paper〉則為利用大量揉成團後堆疊的印刷紙,表現紙張作為物質本身的存在與本質之間既虛又實的關係,經過印刷沾染油墨後的紙張,更接近紙為紙的事實。且高聳成堆的紙張,它可能終將自然地崩塌,意味著這件作品並非僅於捕捉觀看上的瞬間,更是包攬了整個宇宙的運轉。

飯田昭二 IIDA SHOJI 〈Paper〉 1969/2014
Courtesy of Kamakura Gallery
七〇年後的紙上作品:「最低限度」系列與「地表圖」系列運用最小限度的顏色和形狀、將自然萬物表現於紙張平面作品上。

飯田昭二 IIDA SHOJI 記憶之作, 1997, 44×54.5cm
「只要人類有所期望,世界跟自我的關係就會因應這期望的程度而持續下去。此時應該了解的是,期待關係的是人類、而非世界。因此,我們應該將自己的想望,限縮於最低限度。」—飯田昭二
飯田昭二是一位藝術思想家、是物派的啟蒙者之一,他極可能啟發了日本劃時代的當代藝術理論。